(四十七)腓总神经损伤-《看图推拿按摩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(3)患儿取俯卧位,术者在患儿背部用食、中指指端轻轻推揉两肩胛骨部3~5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术者用两拇指稍稍用力按揉患儿两天宗穴,按揉患儿大杼、肺俞、脾俞、肾俞、三焦俞、膀胱俞等穴3~5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治疗百日咳需要按疗程进行。此外,平时还应注意保健。

    (2)咳嗽经以上治疗3~5次后得不到改善者,可配合药物治疗或去医院诊治。

    (3)此症患儿多有体质及免疫力较为低下表现,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、增强户外运动,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。

    (4)如有过敏体质患儿,应积极避免接触过敏源,保持居室清洁、通风。

    (九)佝偻病

    佝偻病是婴儿时期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,由生长发育障碍所引起,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,尤以6~12个月的乳幼儿发病率最高。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,而使钙、磷代谢障碍,钙、磷不能正常地沉积在骨骼的生长部位,致使骨骼发育异常。

    主要症状:多汗,烦躁不宁,倦怠无力,枕部脱发,腹部膨大,食欲缺乏,语迟,囟门迟闭。较严重者出现“O”形腿、“X”形腿,脊柱畸形等症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4-9。

    图2-4-9 佝偻病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儿取仰卧位,术者先用双手在患儿双侧胸部,沿肋间隙反复推揉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紧接上法,术者用右手食、中、无名指指端在患儿腹部顺时针轻柔摩推腹部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术者用中指按揉患儿上脘、中腔、下脘、建里、气海、关元穴,并用拇指在患儿血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穴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患儿取坐位,术者用右手掌根或右手大鱼际部在患儿脊柱及脊柱两侧,自上而下反复来回推揉3~5分钟,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度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此症患儿临床多因先天或后天营养不足导致,应注意加强患儿营养。

    (2)提倡以母乳喂养为主,母乳中含有多种无可替代的营养物质。

    (3)适当多给婴儿晒晒太阳,尤其是脊柱部。不宜过早站立和行走。

    (4)适当到户外稍加活动,患儿或乳母多食一些含钙质较多的食物,以合理补充营养。

    (十)脑瘫

    脑性瘫痪,简称脑瘫,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。本病可由产前、产时、产后脑部的感染、出血、缺氧、中毒及外伤等因素引起。中医学认为系先天亏虚、气血不足、髓海空虚、筋骨不强、经络不通、肢体筋脉失养而致瘫痪。

    主要症状表现为强直性瘫痪,肌张力增高,腱反射亢进,皮肤浅反射减退或消失,病理反射阳性等。病情严重者常出现智力障碍,语言障碍,二便失控、流涎、颈软、斜视、四肢肌肉痉挛、不能站立行走等。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失用性肌萎缩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4-10。

    图2-4-10 脑瘫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儿仰卧位,术者先用手拇指按揉患儿印堂、太阳等穴和在头部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术者取患儿两侧肩髃、臂臑、曲池、手三里、列缺、合谷等穴,反复用按揉法和挤捏法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术者在患儿两下肢用法和按揉法、挤捏法进行治疗,并按揉患儿环跳、髀关、风市、承扶、委中、委阳、血海、伏兔、阴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涌泉等穴,反复治疗5~10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患儿俯卧位,术者在用右手食、中指指端在患儿脊柱及脊柱两侧,反复揉推5~10分钟,并以心俞、膈俞、三焦俞、肾俞、膀胱俞等腧穴为主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此症患儿应早诊断,早治疗,治疗越早,效果越好。

    (2)治疗要有信心和耐心,不论在医院或家庭都要持之以恒。

    (3)加强患儿营养和肢体功能锻炼。

    (4)积极防止和防治并发和伴发疾病。

    (十一)积滞

    积滞是由乳食内积,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,以腹泻或便秘、呕吐、腹胀为主要症状。积滞与疳积有密切关系,若伤于乳食经久不愈,病情进展可变成积,积久不消,迁延失治,影响小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,形体日渐消瘦,可转化为疳。

    小儿脾常不足,若乳食不节,损伤脾胃,使脾胃运化失职,升降失调,而成为积滞。小儿胃气虚弱或病后体虚,脾气虚损,使乳食不消,可形成虚中夹实之积滞。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,烦躁多啼,夜卧不安,食欲缺乏,腹部胀满,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,小便短黄或如米泔,伴有低热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4-11。

    图2-4-11 积滞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儿取仰卧位,术者用右手掌根在患儿腹部顺时针推揉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术者用右手中指按揉患儿中脘、天枢、大横、神阙穴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紧接着术者用拇指按揉患儿足三里、三阴交穴1~3分钟,用力可稍稍加重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(4)患儿取俯卧位,术者用右手食、中、无名指在患儿脊柱及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抹揉3~5分钟,并按揉患儿脾俞、胃俞、大肠俞等穴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科学、合理喂养,节制小儿饮食,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。

    (2)避免过食香甜、黏腻及肥甘、厚味,不要暴饮暴食。

    (3)小儿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,不宜过食零食,少饮碳酸饮料。

    (4)提倡母乳喂养。

    (十二)小儿斜颈

    小儿斜颈俗称“歪脖子”,多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和生产过程中损失,以及出生后姿势不正确、习惯不好和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所致。临床分为肌性、骨性、神经性和习惯性4型。表现为头颈部向患侧、颜面向健侧歪斜为表现。严重者可出现颜面部肌肉萎缩,斜视等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4-12。

    图2-4-12 小儿斜颈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儿取仰卧位,术者位于患儿头顶部,以右手拇指指腹为着力点,在患儿患侧颈部,以肿块为重点,轻轻按揉5~10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患儿取坐位,术者左手稍稍固定住患儿头部,用右手拇指和余四指指腹轻轻拿揉患儿颈部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术者接上法,用左手扶住患儿颈背部,固定患儿身体,用右手五指稍分开,固定住患儿头部,向患侧方向轻轻旋转患儿头颈部1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术者双手抱住患儿头部,左右轻柔的活动患儿头颈部1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孕妇怀孕中后期做好定期产检,特别是胎位不正的准妈妈要适当适量加强运动。

    (2)宝宝出生后,注意观察宝宝头颈部的姿势、姿态和形态,如有偏歪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面诊。

    (3)如为斜颈患儿,在治疗同时还应加强配合患儿头颈部的功能锻炼和康复。如每周给宝宝头脚部方向调换;宝宝床头及卧室顶部不宜悬挂物品以免使宝宝长时间盯视。

    (4)患儿应保持颈部清洁、干燥,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破损而导致感染。

    (十三)弄舌吐舌

    弄舌是指舌时露时收,频频玩弄,俗称“耍舌风”、“蛇丝惊”。舌伸长而缩缓、出口而不收者为吐舌。弄舌、吐舌均属病态,多见于大病以后,为心脾亏损太过之征,预后欠佳。心脾亏损或积热,津液不足.虚火上炎,故而摇动弄舌,借以舒缓。多见有口渴、面赤、频频弄舌、厌燥喜冷、脘腹胀满、不思饮食、大便黄而臭等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4-13。

    图2-4-13 弄舌吐舌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儿取仰卧位,术者先在患儿头部用两拇指按揉印堂、头维、太阳穴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术者用右手拇、中指指尖端在患儿口腔外周围进行按揉,并按揉患儿人中、承浆、地仓穴,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术者用拇指按揉患儿神门、内关、合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涌泉穴3~5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患者俯卧位,术者用右手大鱼际或掌根在患儿脊柱及脊柱两侧,反复揉推3~5分钟,并按揉患儿心俞、膈俞、肝俞、胆俞、三焦俞等穴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本病在以上自我按摩的同时,可以配合到医院进行针刺治疗。

    (2)此症应首先明确诊断,不可贻误病情。

    (3)治疗期间,可以配合一些娱乐活动以分散患儿注意力,缓解症状。

    (4)积极加强患儿户外运动和锻炼。

    五、五官科疾病推拿按摩

    (一)牙痛

    牙痛为口腔疾病中常见的症状,遇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时加剧。本症有虚实之分。实痛多因胃火,风火引起;虚痛多因肾阴不足所致。

    以牙痛、牙齿松动、牙龈出血、齿间溢脓、影响咬嚼为主要症状。牙痛甚烈,兼有口臭,口渴,便秘,舌苔黄等症,为阳明火邪之患;痛甚而龈肿,兼形寒身热等症,为风火牙痛;如隐隐作痛,时作时息,口不臭,属肾虚牙痛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1。

    图2-5-1 牙痛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者取坐位,术者用右手中指指端在患者疼痛部轻轻按揉3~5分钟,以患侧下关、颊车穴为重点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紧接上法,术者在患者牙痛的一侧口腔外,在阿是穴及疼痛区域用右手大鱼际部轻轻按揉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接上法,再用拇指稍稍用力按揉患侧合谷,外关1~3分钟,见本图(3)、(4)。

    (4)如果是肾阴不足的牙痛可加三阴交、涌泉穴;如果是脾胃积热引起的牙痛,可加指压足三里、丰隆穴,见本图(5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牙痛患者平时多为胃火较盛、大便不通,应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保持大便通畅。

    (2)注意口腔卫生,定期请口腔科医生检查,治疗原发病变。

    (3)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润肠通便食物。

    (二)耳聋

    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,甚至失听。它是耳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,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并发症,也有单独发作者。主要病因为风热之邪侵袭;肝火上扰清窍;痰火壅结耳窍;肾精亏损失养;脾胃虚弱失运。

    患者以听力障碍、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。客观检查也有听力障碍表现者,可诊为耳聋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2。

    图2-5-2 耳聋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者取坐位,术者先用右手食、中、无名指稍分开,多指反复轻轻按揉患耳耳周,反复操作5~10分钟,以耳门、听宫、听会穴为重点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接上法,用右手拇指按揉患侧率谷、翳风、风池穴。再用右手拇指稍稍用力按揉风府穴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患者俯卧位,术者右手掌根在患者脊柱上自上而下反复掌根揉法操作,再以多指揉在膈俞、肾俞、肝俞、胆俞、三焦俞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最后再用拇指稍用力按揉患者涌泉穴3~5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在治疗前,应确诊病因是功能性不是器质性病变。如为功能性退变而致,则经过一些调养可以得到缓解;若为器质性病变,则需进一步系统治疗。

    (2)中医学认为耳聋多由肾虚所致。因此,应注意保养肾精,有益耳聋的康复。

    (3)在以上自我治疗的同时,可配合吃些滋补肝肾的食物,如少量动物肝、肾及黑米、黑豆等。

    (4)此病多与生活规律密切相关,应注意有规律的生活,并适当加强户外运动,增强体质。

    (三)耳鸣

    耳鸣是指听觉异常,可由多种疾病引起。耳鸣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,甚者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。耳鸣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型。虚证以中老年较多见,实证则以青年较多见。

    虚证者久病耳鸣,或耳鸣时作时止,声音细低,劳损则加剧,按之鸣声减弱,多兼有头晕、遗精或带下;实证者暴病耳鸣,或耳中闷胀,鸣声不断,响如蝉鸣或海潮声,按之不减,伴口干面赤,烦躁善怒或胸闷痰多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3。

    图2-5-3 耳鸣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者取坐位,术者用右手中指点揉患者听宫、听会、耳门穴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紧接上法,术者用右手掌心在患者患耳处轻轻掌擦患耳,并按揉患者合谷、阳陵泉、三阴交、丰隆等穴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术者用右手拇指按揉患者率谷、风池、风府穴3~5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患者呈俯卧位,术者用右手食、中、无名指指端多指揉患者膈俞、肝俞、胆俞、肾俞、三焦俞等穴3~5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在治疗前应确诊鼓膜有无器质性病变。

    (2)中医学认为耳鸣多由肾虚所致。因此,注意保养肾精,有益于本病的恢复和痊愈。

    (3)在以上自我治疗的同时,可配合一些食疗的保健和治疗。

    (4)在治疗同时,还应加强生活调养和运动锻炼。

    (四)耳胀耳闭

    耳胀、耳闭都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症状的耳窍疾病。病初起,耳内胀而兼痛,称为“耳胀”或“耳胀痛”;病久者,耳内如物阻隔,清窍闭塞,故称“耳闭”。分别与急性、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似。

    主要症状为耳内作胀、不适或微痛,耳鸣如闻风声,听力突然减退,但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却大于平时;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,耳膜有灰白色沉积瘀斑。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4。

    图2-5-4 耳胀耳闭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术者可取仰卧位,患者取坐位,先用手掌心在患者患耳周围轻轻掌擦,在耳周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术者用右手中指揉患者患耳耳门穴1~3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接上法,术者用拇指指端稍用力按揉患者患侧翳风穴1~3分钟,用力由轻渐重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术者用拇指在患者肝经的太冲、肾经的涌泉及阴陵泉、阳陵泉、三阴交等穴进行按揉3~5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主要事项

    (1)此病患者不宜过食油炸、辛辣及刺激的食物,饮食宜清淡、新鲜等食物。

    (2)适当多吃一些清火食物,如菠菜、菊花脑、鸭蛋等。

    (3)保持良好的心情,尽量少发火。怒则伤肝,肝火旺盛则易引发或加重本病。

    (4)生活应有规律,加强运动,注意劳逸结合。

    (五)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

    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,又称颞下颌关节炎,是由于颞下颌关节受到外力作用,反复劳损,或寒凉、炎症刺激,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,出现局部疼痛、张口受限、关节弹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。该病好发于20~40岁的青壮年,常发生于一侧,亦可累及双侧。

    开始仅感颞下关节不适、发紧,继而局部酸痛逐渐加重,张口困难,口张至一定程度就发生弹响,时轻时重,反复发作。初起时表现为一侧,久而久之则影响对侧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5。

    图2-5-5 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者通常取坐位,术者先用右手掌心擦法在患者两侧面颊部轻轻擦揉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紧接上法,术者用右手拇指按揉患者患侧的颊车、地仓穴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紧接上法,术者再用右手大鱼际轻轻按揉患者患侧面颊部1~3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术者再分别用右手拇指按揉患者合谷穴3~5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明确病因,对症治疗。如为牙齿病变、耳部疾病,或者面神经等病变,应积极对症治疗。

    (2)平时还应注意用温水刷牙,少吃冰冷或刺激性食物,少吃过于坚硬的食物。

    (3)可适当做面部表情肌的锻炼,适当咀嚼口香糖等运动,避免过分张大口腔。

    (六)视疲劳

    视疲劳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,任何年龄皆可患病,常在用眼视物后发生。屈光不正、两眼屈光状态差异过大、视力正常而用眼过度、照明不良、眼部非屈光性疾病、精神因素等,皆可对眼球、眼肌、脑神经造成不良刺激,而引起视疲劳。

    眼球和眼眶周围不适,疼痛,闭眼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,再度用眼后,症状又可重现。患眼畏光,视物泪出,眉心、前额及颞部酸胀痛;若继续用眼视物,可觉物体模糊不清、头痛脑涨、头昏难受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6。

    图2-5-6 视疲劳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者取仰卧位轻松闭上双目,术者取坐位于头侧,先用双手拇指指腹轻轻由内向外抹两侧眼部,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接上法,术者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揉患者睛明、印堂、鱼头、鱼腰、鱼尾、四白、承泣穴,反复操作5~10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用双手拇指大鱼际轻轻贴于患者眼部,熨眼部1~3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术者两拇指稍稍用力按揉患者太阳、百会穴1~3分钟为结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注意保护视力,不要用眼过度。

    (2)保持良好的心态,心情要舒畅。

    (3)可以稍吃一些有益于视力的食物(如动物的肝脏)和一些补血食物,如菠菜、红豆、大枣等。

    (七)弱视

    患眼的视力低下,虽无器质性病变,但戴矫正镜片后,其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,称为弱视眼。

    弱视由多种病因引起。先天性弱视是由于出生时视网膜出血,影响了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所致。婴幼儿时期即可患病,但早期很难被发现。单眼患病者居多。年龄小者,由于不会说话而无法表达;年龄较大者,可有头胀头痛,视物不适等主诉。斜视性弱视者,患眼有显性斜视或阴性斜视;屈光参差性弱视,其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,经过一段时期,也会出现斜视。

    1.方法与步骤

    见图2-5-7。

    图2-5-7 弱视推拿按摩

    (1)患者仰卧位,术者先用双手拇指轻轻在患者眼周反复按揉3~5分钟,见本图(1)。

    (2)接上法,稍用力按揉患者印堂、睛明、四白穴,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2)。

    (3)再稍用力按揉患者太阳、百会穴,反复操作1~3分钟,见本图(3)。

    (4)患者俯卧位,术者右手掌根揉推患者脊柱,并用多指揉法稍用力揉推患者心俞、膈俞、肝俞,反复操作3~5分钟,见本图(4)。

    2.注意事项

    (1)治疗前应明确弱视的病因,是单纯性视弱还是其他疾病引起,如颅内压迫性病变。

    (2)此病患者多为年幼患者,在治疗时手法要轻柔缓和,不宜过重。

    (3)治疗此疾病,需坚持按疗程进行,5~10次为1个疗程。

    (4)在治疗同时,可进行一些食疗保健,如少量食用一些动物的肝脏等养肝之物和一些菠菜、大枣等补血之品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